共同富裕专家系列谈之志愿者服务
栏目:商会党建 发布时间:2021-12-07

长期以来,中国的志愿服务对服务社会弱势群体发挥了重要作用。统计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汇集的注册志愿者已超过1.9亿人。推动各地培育发展志愿服务组织1.4万多家,通过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发布的志愿服务项目近450万个,记录志愿服务时间超25亿小时,贡献价值约903.59亿元。   

 帮老助残、扶贫济困和社区服务是志愿者最热衷的服务领域。对弱势群体而言,他们面临信息鸿沟、社会资本缺乏和机会的不均等,这是制约他们进一步发展的深层原因。志愿服务给弱势群体带来的不仅是物质和劳务的直接帮扶,还有助于扩展他们的社会资本,即跨越信息鸿沟、发现社会机会。

志愿服务中的主体与主体之间通常是陌生人,他们在志愿活动中形成了平等的同志式、朋友式关系,彼此之间建立起信任的联结,这一联结在志愿活动结束后依然长期存在,并深刻影响人与人的交往范式。已有研究将志愿服务中的主体关系定义为“弱关系”,指出这种“弱关系”反而能在主体间建立关系支撑网络。“志愿服务发生在强关系群体之外,即在亲朋好友等亲密关系网络之外的陌生人间展开,属于弱关系群体间的一种特殊联结机制。弱关系群体在信息、能力、资源等方面的异质性特点,使志愿服务行动能充分发挥关系建构和社会支持的功能,充当不同社会阶层成员的信息桥梁及其他中介角色”。

因此,志愿服务为贫困和弱势群体在熟人圈子以外寻求资源和帮助提供了渠道。最典型的、也是我们所熟知的“宝贝回家公益网站”,无数志愿者各显其能,充分发挥各自能力,充当信息桥梁,为被拐家庭提供了非常实际的帮助。还有各地开展的“手拉手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在帮扶弱势群体、贫困家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报道,民政部于2020年底制定了《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出具办法(试行)》,已经于2021年2月1日起开始施行。我国志愿服务队伍正在健康发展中,相信未来一定会在第三次分配中发挥重要作用。